产品详细
汽车行业专题: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六维力传感器-高价值和高壁垒的力控核心部件,国产供应商持续发力
汽车行业专题: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六维力传感器-高价值和高壁垒的力控核心部件,国产供应商持续发力
社服行业专题:社会服务财报总结系列之出行链: 流量平台与高效能龙头财报领跑,关注顺周期边际信号
社服行业专题:社会服务财报总结系列之出行链: 流量平台与高效能龙头财报领跑,关注顺周期边际信号
4月跑赢市场,25年Q1业绩触底向上。1)25年4月份传媒板块(申万传媒指数)下跌2.23%,跑赢沪深300指数0.78百分点,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名第14位;完美世界、荣信文化、横店影视、ST华闻、ST华通涨幅居前;ST返利、ST天泽、ST云网、ST中青宝、ST大晟等跌幅居前;估值来看,当前申万传媒指数对应TTM-PE 43x,处于过去5年83%分位数;2)25年Q1A股传媒板块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58.53亿元、归母净利润110.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9%、28.63%,归母净利润在经历了24年Q1以来的连续4个季度下滑后显著改善向上;营收亦从24年Q3以来的持续下滑后拐点向上;主要得益于一方面影视行业在《哪吒2》票房带动下营收及净利润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基数效应以及所得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税费端改善;基数效应、需求端改善之下,25年传媒板块净利润增速相比24年有望持续改善;
游戏市场1-3月营收双位数增长,持续看好关注政策、景气度与AI应用驱动下的板块机会。1)4月份共有118款国产游戏和9款进口游戏过审,1-4月份累计发放游戏版号510个,同比增长7.6%;2)1-3月份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857.04亿元,同比增长17.99%;移动游戏市场收入636.26亿元,同比增长20.29%,保持较高增长;
4月票房市场新片乏力,综艺市场芒果继续表现优异。1)25年4月总票房达11.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6.5%,新片表现乏力,持续关注国产电影内容供给修复情况;2)剧集市场,4月正片播放量的全网剧集TOP10中,《无忧渡》8.65亿播放量问鼎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蛮好的人生》和《我的后半生》,分别取得6.50亿和6.10亿的成绩;3)综艺市场芒果TV《乘风2025》全网正片市占率16.09%、《大侦探》市占率9.25%位居第二;网综方面,芒果TV继续领跑,前十综艺中有4部综艺上榜;
AI应用:Agent进展迅速,创投市场AI领域占比大幅提升。1)Google推出Agent2Agent (A2A) 协议、字节跳动推出通用AI智能体Agent平台“扣子空间”、魔搭上线最大MCP中文社区、Meta 推出独立 AI 助手应用;2)投融资方面,OpenAI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3000亿美元;一季度全球AI和机器学习领域投融资规模占全球风投总额比重为57.87%;
汽车行业专题: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之六维力传感器-高价值和高壁垒的力控核心部件,国产供应商持续发力
六维力传感器系人形机器人感知核心部件,重要性高、价值量大。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人形机器人需搭载多种传感器(视觉、力觉、惯性、温度等),其中力传感器重要性高(感知并度量力)、价值量大(头豹研究院测算其在机器人中价值量占比16%);力传感器按测量维度可分为一至六维,其中六维力可给出最全面力觉信息,在人形机器人上主要安装于手腕、脚踝等部位,助力机器人实现精准感知和柔顺控制。
六维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技术路线、结构拆解以及工作原理分析。六维力传感器可测量空间坐标系中3方向力+3方向力矩,1)性能指标:包括串扰、精度、准度、灵敏度、分辨率、过载能力等衡量指标;2)技术路线: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等类型,其中应变式技术成熟,精度高、成本较低、应用较为广泛;3)结构拆解: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主要元件包括弹性体、应变片、底盘、基座、顶盖等,其中弹性体和应变片是核心;4)工作原理:基于弹性体形变,弹性体上粘贴的应变片发生形变导致电阻值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为电压信号,算法解耦后得到六维力信息。
设计、工艺、检测等维度均有较高壁垒。六维力传感器在结构设计、解耦能力、标定检测、工艺等方面具较高Know how,本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1)设计:涉及多个关键点,如弹性体选择与优化、应变片设计与选择等,弹性体需平衡刚度与灵敏度,应变片种类较多且影响工艺路线)解耦:六维力需解决的核心问题,①结构解耦加工难度高、成本较高;②算法解耦需对解耦模型改进,Know how较深;3)标定与检测:六维力的标定和检测,需六维联合加载,工艺过程复杂,且设备需自研;4)工艺:核心部件弹性体和应变片工艺流程长、精细化要求高;金属应变片贴片仍需人工,一致性批量生产难度高;展望后续,硅应变片精度、灵敏度高,与玻璃微熔工艺结合可提高量产效率,有望成为未来批量出货的工艺演进方向。
人形机器人带来增量需求,国产玩家持续布局。六维力传感器高端市场以外资为主,近几年国内玩家逐步入局,产品性能不断迭代并缩小与外资品牌差距;成本层面,当下六维力传感器单价约1-2万元,随后续机器人出货量以及搭载率的提升带来的成本摊销,其单价有望逐步下探至千元左右级别;结合GGII测算2030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38亿元。
社服行业专题:社会服务财报总结系列之出行链: 流量平台与高效能龙头财报领跑,关注顺周期边际信号
2024年以来出行链趋势:1)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线%,比商品销售高3.0/0.4pct,教育文娱支出增长双位数,居民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末我国在线%,旅游在线%,线上平台增速好于大盘整体。2)旅游需求持续韧性,理性消费与追求体验驱动量好于价,假日集中效应更显著,节假日期间国内游人次高个位数增长,人均花费同比增长0-2%之间,出行意愿不减、人均消费温和复苏,小众目的地需求提升。同时假期消费集中,2024年法定节假日国内游人次、国内游花费占全年为35.8%、30.0%,较2019年增加8.7/3.2pct。3)商旅需求相对触底,并逐步企稳。商旅更偏顺周期属性,复盘A股上市公司管理费用变化,2024年差旅费/人均差旅费同比-1.9%/-2.9%。但去年四季度以来已经呈现逐步企稳的信号,以酒店行业为例,2024Q4酒店行业RevPAR同比下降4%左右,降幅环比二三季度显著收窄;春节后3-4月行业RevPAR分别下降4.4%、2.2%,商旅出行主导的月份行业增速并未进一步走弱。此外参考餐饮企业同庆楼经营数据,3月同店增长11%,除宴会增长带动外预计包厢业务也相对企稳。
板块总结:2024&2025Q1出行链整体经营平稳,流量平台、景区与酒店具备结构性亮点。财报端,2024年出行链总体收入/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14%/+62%/+46%;其中表现超过2019年的子板块按扣非净利润增速排序为OTA及本地生活景区酒店,其余板块免税演艺A股餐饮旅行社均低于2019年水平。2025Q1A股出行链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7%/-25%/-24%(此前2024全年为-5%/-22%/-19%),继续磨底承压,子板块扣非净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境外上市OTA、酒店预计好于A股情况。行情端,2024年、2025年1-5月中信消费者服务板块跑输基准23pct、0.3pct,其中部分A股景区,以及港美股OTA、酒店领涨;2025Q1末社服重仓基金持仓比例0.45%,较24Q4下降0.02pct,A股权重股有所减持,港股同程旅行增持居前。总体而言,出行链总体平淡,但结构性亮点突出,其中契合消费趋势的线上流量平台、资产整合&交通改善的自然景区、会员流量运营优异的酒店龙头均超出2019年水平,股价也相对突出。往后看,不同阶段兼顾业绩与估值有所差异: •线上流量龙头:过去两年充分验证平台优势,OTA供给格局相对稳定下龙头受益于旅游趋势及在线化渗透率提升,同时在上游供给扩张下话语权更强,行业价格下跌过程中OTA通过调节补贴形成一定对冲,行业价格边际改善阶段则助力利润率向上。2024年美团、携程、同程收入各增22%、20%、48%(OTA业务+22%),经调整业绩各增88%、38%、27%。今年龙头在新业务投资力度分化带来利润释放节奏可能存在差异,但综合景气度仍居出行链前列,短期关注酒店行业价格边际趋势与财报催化。 •酒店:今年以来行业供给回归高个位数扩张,供需再平衡过程中行业RevPAR趋势边际向好,可积极关注经营边际改善与强经营效能龙头的左侧布局机会。从财报表现看,A股中首旅酒店年报与一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18.4%,持续展现出相对积极的经营姿态,标准店提速扩张也逐步验证,有助于推动预期与估值提升。华住集团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亚朵规模扩张+零售打通成长范式,2024年二者经调整业绩分别同比增长5.9%、44.9%,外围经贸关系改善有助于估值修复。 •景区:2023-2024年名山大川契合疫后消费趋势,主景区客流与收入端表现出经营韧性,利润端受各自因素有所分化。2025年一季报祥源文旅、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天目湖利润增速相对突出,受益于资产收购整合、交通改善、门店减免调整等。前期经历文旅支持政策预期博弈,景区板块投资情绪已经有所回落,后续暑期旺季下关注产能扩张增长,同时部分资产整合打开成长空间且经营态度积极的民企龙头,以及部分低空经济相关题材等有望活跃。
风险提示:宏观、疫情等系统性风险;政策风险;收购低于预期、股东减持风险、市场资金风格变化等。
硅光模块是基于硅光子技术的新一代光通信模块,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是其优势。(1)硅光模块以硅光技术为核心,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耦合器、光波导、复用/解复用器件等光子芯片都集成在硅光芯片上,再与DSP/TIA/DRIVER等电芯片一起封装,组成硅光模块。硅基材料的高集成度及兼容CMOS工艺赋予了硅光模块更低成本、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的特性。(2)硅光模块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据中心通信和电信网络通信,与传统光模块场景相似。近两年AIGC变革驱动数据中心互联对光通信提出更高性价比方案,硅光模块受益发展。未来硅光技术在数通领域将逐步演进向光电共封装(CPO/OIO)、光交换(OCS)等领域发展。根据Yole预测,硅光模块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亿美元,过去5年CAGR达45%;对应硅光模块销量近1800万只。
硅是理想的光电子集成平台,硅基材料与化合物材料结合(如Photonics-SOI绝缘体上硅材料平台)有望充分发挥产品性能与平衡成本。(1)Ⅲ-Ⅴ族材料如磷化铟InP是高性能激光器的核心材料,因为这类材料是直接带隙材料,具备高发光效率。(2)锗Ge是光电探测器的首选材料,具备优异的光吸收特性,同时在硅基底上外延生长技术成熟。(3)铌酸锂调制器电光效应强(3dB带宽达108GHz),优于传统的基于InP/GeSi的电吸收调制;薄膜铌酸锂体积更小,结合MRM微环调制更小的结构,适合集成在硅光平台SOI上,有望应用在3.2T速率时代。(4)氮化硅SiN适用于光波导、耦合器、分光器、复用/解复用器等,材料主要优势是超低的波导损耗和高功率耐受性。(5)未来硅光芯片异质集成可充分发挥硅基材料成熟的工艺及化合物材料优异的光学特性,远期硅光芯片PIC和电芯片EIC有望封装在一起。(6)硅光模块在性价比优势下渗透率有望提升,相关CW光源、薄膜铌酸锂调制器、硅光模块厂商有望受益行业发展。硅光模块使用CW光源替代传统光模块的EML等激光器、节省了温控器件TEC、优化了光模块结构件/PCB用料等,成本节省约20%,功耗优化近40%。
硅光模块上游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与代工、器件供应、模块制造等。硅光芯片方面Intel、Acacia、Luxtera、Coherent、Lumentum等是行业领军者,代工主要由Global Foundries、Tower Semiconductor等完成。我国也在硅光模块全产业链布局,芯片方面国产替代空间大。
风险提示:AI发展及投资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新技术发展引起产业链变迁。
4月行情回顾&重要数据跟踪:4月机械行业(申万分类)指数下跌4.64%,跑输沪深300指数1.64个pct。机械行业TTM市盈率/市净率约为32.18/2.40倍,环比略有下滑。4月钢/铜/铝价格指数环比变动-1.79%/-4.64%/-3.76%。
PMI(国家统计局4月30日数据):4月制造业PMI指数49.00%,环比下降1.5%,经济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扩内需力度有望逐步加强。
工程机械(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4月7日数据):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9590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销量19517台,同比增长28.5%;出口量10073台,同比增长2.87%。
投资观点:建议积极关注以下几个方向:1、具备高估值弹性的新兴成长方向,包括人形机器人、AIDC基建(如燃气轮机、冷水机组)、3D打印、核聚变等;2、国产化率低的自主可控方向,包括电子测量仪器、光刻机真空镀膜设备、CT球管等;3、内需为主、美国收入占比极低的价值成长方向,包括检测服务、电梯、工控及自动化、注塑机等。
从需求侧看新兴市场成长和出口崛起,重点关注1)新兴成长的细分行业(从0到1):人形机器人、AI基建-燃气轮机、智能焊接机器人、煤化工设备行业等;2)具备全球竞争力、出口加速的细分行业龙头:工程机械、商用餐饮设备、注塑机、石化设备、油气设备、木工机械、手/电动工具、防爆电器等。
从供给侧看看存量更新及进口替代,重点关注1)受益存量更新或逆周期调节景气相对稳健的细分行业:船舶、轨交设备、核电设备等;2)在竞争加剧市场中具备持续提份额能力的细分行业龙头:顺周期通用设备(注塑机、激光控制系统、工控、FA零部件、 叉车等)、检测服务等; 3)进口替代空间大的细分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实验分析仪器、半导体设备等。
AI云需求持续,微软云率先投资、率先加速,其他保持高增速、部分受限于算力中心搭建,预计下半年逐步缓解。
利润端:一方面,云高增速下规模效应明显,通过降本增效AWS与谷歌云过去几个季度持续提升利润率。另一方面,投资周期AI折旧摊销压力逐步增加,微软云因投资周期开始早、折摊占比较高、毛利率下滑,预计未来一年伴随Capex增加各家云业务毛利率将有所下降。
微软持续扩大B端企业应用的各类型产品份额,本季度生产力业务收入同比+10%(+13%cc),ARPU因E5和M365 Copilot持续增长,M365 Copilot目前已有数十万家客户使用、用户数同比增加3倍。指引生产力业务营收下季度同比+12-13%、环比加速。
需求:全球广告需求健康增长,受益于金融、医疗保险、零售和娱乐等垂直业务的强劲。二季度情况有待观察,关税影响、电商领域供应问题以及亚洲广告主支出减少可能带来轻微阻力。
产品:AI对广告产品影响深远。Q1 META推出生成式广告推荐模型GEM,在Facebook Reels上可提升5%广告转化率。Advantage+广告创建流程已启动测试,预计今年完成全球推广。谷歌AI搜索改造推动查询增长,AI Overview已在100多个地区推出、已达到15亿月活。Circle to Search在超 2.5 亿设备上可用。
格局:谷歌广告Q1同比+8%,META广告同比+16%,搜索与长视频广告份额被社交媒体短视频抢夺。META新产品进展迅速,Threads月活超3.5亿且、META AI目前月活近10亿,后续都将逐步引入广告。
需求:北美消费整体稳健、本季度同比+8%,公司表示关税影响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但目前尚未看到需求的减弱,囤货行为导致了部分品类的销量增加,包括亚马逊自身也进行了提前采购。
竞争:北美区域亚马逊将继续降低服务成本,包括改变商品入库和分配方式、扩大同日配送设施、使用创新机器人技术等。利润率提升得益于入仓网络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提升以及广告收入占比增加。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医疗器械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上涨2.29%(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2.00%,中小板指上涨1.49%,创业板指上涨3.27%,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01%,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0.62%,生物制品上涨1.06%,医疗服务上涨0.54%,医疗器械上涨1.67%,医药商业上涨0.36%,中药上涨1.52%。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2.26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61.93%分位数。
美国药品价格改革回顾。2025年5月12日,Trump政府发布行政命令,为美国患者提供“最惠国待遇”处方药定价,即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HHS)应促进制药企业以最惠国待遇价格直接向美国消费者销售其产品。
国信医药观点:Trump政府此次提出的行政命令与其首届任期末提出的“最惠国待遇”定价规则(Most Favored Nation, MFN Rule)在思路上基本一致,均为以海外国家市场药品价格为锚点,压低美国市场定价,以此削弱大型制药企业议价能力。从2020年行政命令最终由于诉讼等原因未能实施来看,此次提出的行政命令可能也会面临相似的司法程序阻碍,并且其落地仍需要进一步补充实施细节,短期对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考虑到Trump政府在2020年就曾推出过一系列药品价格改革相关的政策/行政命令,并且医疗及社会保障(Healthcare and social security)作为其2024年大选竞选纲领(Agenda 47)12项重点内容之一,也再次强调了包括恢复美国本土生产、最惠国价格、增强进口等一系列政策,同时近期由众议院共和党通过预算和经济调和程序(reconciliation)推出的一揽子立法方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也提出了大规模削减Medicaid支出(十年内拟削减至少8800亿美元),包括严格的工作与社区服务要求、收入与资产审查,以及对无证移民资助的限制等,预计后续还将会进一步推出医药行业相关政策。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